《運動改造大腦》里曾說:“運動能為大腦制造更換零件,誘發神經新生。
在治療抑郁和無助感方面,運動的效果和抗抑郁藥一樣好。”
有研究發現,能讓人產生“愉悅感”的激素,比如多巴胺、血清素、內啡肽等,都可以被中等強度的運動激活。
喜歡運動的人,情緒更穩定,心態更健康,快樂常伴左右。
跑步是一項非常受歡迎的運動,既可以改善身體健康,還可以提高心情。許多人說跑步釋放的多巴胺僅次于談戀愛。
什么是多巴胺?
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(neurotransmitter),也就是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。它在大腦中起著重要作用,影響著我們的情緒、行為和動機。多巴胺系統對于獎勵和回報的感知尤其重要,當我們做出某些積極的行為時,例如吃下美食或完成了一項任務,多巴胺就會被釋放,產生愉悅感,從而鼓勵我們不斷重復這些行為。
跑步可以帶來長時間的鍛煉效果和升高心率的刺激,這些都可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。研究表明,進行有氧運動,特別是長時間的低到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會促進多巴胺的產生。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在運動后會感到愉悅和輕松,這種快樂感可能比進行其他活動時更持久。
如何運動,才能收到良好效果,并能持續下去呢?
《心理健身房》一書,根據運動的頻率、強度、時長和類型,給出了“FITT”原則。
1、運動頻率
建議每周安排3-5天的有氧運動。
如果你剛開始跑步,一周3天是一個很好的起點。
若起步階段,運動過于頻繁,不僅增加身體的負擔,還會影響運動的積極性,容易產生放棄的念頭。
2、運動強度
最好的鍛煉強度,應該適度超越你的舒適區。
“舒適區”是相對的,對剛開始鍛煉的人來說,在公園快走20分鐘,就算適度超越舒適區了。
無論如何,讓自己先動起來,循序漸進地增加強度,切忌用力過猛,才能獲得運動的益處。
3、運動時長
每周3次、每次30分鐘中等強度的鍛煉,是運動專家最為提倡的方式。
重要的是每周鍛煉90分鐘的總時長,而不是每天的鍛煉時長。
所以,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,靈活安排鍛煉時間。
多巴胺和內啡肽之間有什么區別呢?
另外一個與多巴胺相關的化學物質是內啡肽(endorphin)。內啡肽也是一種神經遞質,與多巴胺類似,可以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。與多巴胺不同的是,內啡肽主要在大腦和神經系統中起作用,但它們也可以通過鍛煉、笑聲等方式促進釋放。
盡管多巴胺和內啡肽都可以提高我們的心情,但它們有著不同的機制和影響。多巴胺主要與獎勵和回報相關,但內啡肽則主要與疼痛控制和抗壓力相關。因此,在經歷劇烈運動或遭受疼痛時,人體會分泌內啡肽以減輕疼痛和壓力。而多巴胺通常與積極行為、習慣性行為和向目標努力等方面有關。
除了跑步之外,還有其他許多活動也可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。例如聽音樂、吃美食、社交互動等。然而,如果您希望通過鍛煉來提高多巴胺水平,請記住要遵循適度的鍛煉原則,并且不要過度勞累或超負荷運動,這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。
總之,多巴胺是一種神經遞質,在我們的情緒、行為和動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。雖然跑步可以促進多巴胺的釋放,從而產生快樂感,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方式。內啡肽與多巴胺類似,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心情,但它們的機制和影響略有不同。無論選擇何種方式來提高心情,都需要注意以適當的方式進行。
2023-09-01
2023-07-13
2023-06-09
2023-04-10
2022-08-25
2022-08-23
2022-08-09
2022-08-05
2022-06-20
2022-06-20
2022-06-20
2022-06-20
2022-04-08
2022-01-19
2021-12-29
2022-06-20
2022-06-20
2022-04-08
2022-01-19
2021-12-29
2019-09-16
2019-09-04
2019-07-15
2019-06-18
2018-12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