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在網絡上經常會看到一些關于心臟驟停的案例,部分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。
案例1:來自武漢的小劉是一名大學生,今年過年回家后,他過起了日夜顛倒的生活。白天不起、晚上不睡,就在過年前一周,小劉凌晨前來到客廳倒水時突然直挺挺的倒下了。
當時一家人都在睡覺,等到早上小劉的媽媽起來后,小劉已經沒有了呼吸……后經法醫診斷,小劉是由于心臟驟停所致的猝死。
案例2:在北京某運動館內,正在運動的吳先生突然倒地。好在當時運動館內有幾名醫生也在打球,發現吳先生倒地后幾名醫生合力對他進行了急救,隨后吳先生被送往醫院,轉危為安。
案例3:小張是某市醫院的醫生,由于所處重癥科室,他經常需要熬夜值班。在某日下大夜班回家的路上,小張突然感覺心跳加速,無法正常呼吸。
隨后倒在了地鐵上,由于地鐵上沒有人會急救,小張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,永遠地離開了人世……
頻發的心臟驟停,令無數家庭破碎,為什么會出現心臟驟停?它是怎么來的?一起往下看文章。
心臟驟停是怎么發生的?
從字面上就不難看出,心臟驟停是指由于各種因素所致的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、大動脈搏動和心音消失、重要器官缺血缺氧,最終引起生命終止的情況。
引起心臟驟停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兩大類,心源性原因主要是由一些心臟疾病引起,而非心源性原因則包括有過度疲勞、電解質失衡、觸電以及藥物中毒等。
心臟驟停也存在一定的“青睞”人群,主要包括有:冠心病人群、心力衰竭患者、心臟射血分數過低人群、曾發生過心臟猝死的患者、家族內有猝死病史人群等,另外一些長期日夜顛倒、過度疲勞以及作息不規律的人群,也容易發生心臟驟停。
在心臟驟停發生之前,身體會出現一些預警信號,如果能及時抓住這些信號,或可以避免意外發生。
發生心臟驟停前,身體會有哪些征兆?
出現心臟驟停之前,最為典型的癥狀就是“三痛”,分別為胸痛、腹痛、頭痛。
1、胸痛
不明原因的出現胸部疼痛,早期疼痛較為輕微,且不會持續出現。在心臟驟停發生之前,疼痛會變得越來越頻繁,且疼痛感也會越來越劇烈。
一些本身患有心絞痛、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患者,短期內出現跟之前不同頻率的胸痛,一定要警惕。
2、腹痛
腹痛也是心臟驟停較為常見的癥狀之一,由于癥狀不具有特異性,所以很容易被人所忽略,或是誤認為是一些其他疾病所致。
當發現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,一定要警惕是心臟驟停的前兆信號。一些臟器疾病、腹腔血管破裂等都會引起腹痛,繼而誘發心臟驟停出現。
3、頭痛
出現劇烈頭痛多是由腦出血、腦梗死等病所致,這些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劇烈的頭痛。沒有及時進行治療的話,會牽連到心臟,引起心臟發生驟停,導致患者死亡。
那么,我們該如何去判斷患者身上所出現的異常癥狀是心臟驟停呢?
首先,先試著輕輕晃動患者的身體,并嘗試呼叫他。如果患者沒有絲毫反應的話,則要高度警惕是心臟驟停了;
其次,觀察患者的胸腔處是否有心跳起伏,如果觀察不到明顯的起伏,也可以通過摸患者的脈搏來確定是否有搏動,手腕、頸部均無脈搏的話,一定要及時進行急救措施;
最后,可通過觀察患者的瞳孔直徑和鼻呼吸來確定是否還有心臟跳動。心臟驟;颊叩耐字睆蕉啻笥3.5mm且對光源無反應,并且鼻腔處沒有任何氣體呼出。
這時候很多人會有疑問了,心臟驟停和猝死之間能否畫上等號?
心臟驟停是猝死嗎?
二者其實不能劃上等號,心臟驟停是猝死發生的必經過程,但是并非所有的心臟驟停都會導致患者死亡。
在明確患者出現心臟驟停以后,一定要把握好搶救的黃金五分鐘。先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,保持每分鐘100~120次的頻率,每隔30次進行一次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;后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,保證患者的氣道在開放狀態下。
另外,一些佩戴假牙或口鼻內有分泌物的患者,要及時給予清除;在確定患者的氣道順暢后,及時給予人工呼吸,保證見到胸廓明顯起伏后再進行第二次人工呼吸。保持這個順序反復進行,直到救護車來臨。
引起猝死發生的原因有很多,要明確引起猝死發生的原因是什么,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措施。在救護車來臨之前,也需要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,保證患者的呼吸不停止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論是心臟驟停還是猝死,都需要把握黃金的救援時間。一旦停留時間超過10分鐘,即便是送往醫院也無力回天。
預防心臟驟停,3大細節要做好
想要預防心臟驟停發生,需要在生活中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和飲食習慣,避免熬夜、暴飲暴食。
一些工作特殊需要熬夜的人群,一定要多攝入營養,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,同時在熬夜后要保證有足夠的補眠時間,盡可能將熬夜對身體的傷害降到最低。
另外,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,一定要積極控制原發病,將病情控制在穩定范圍內,發現異常癥狀要及時就醫檢查,切不可拖延。
最后,日常要避免過度疲勞,長期過度疲勞會讓交感神經持續興奮,導致體內各臟器功能失衡,發生心臟驟停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。
心臟驟停離我們每個人都很近,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上述的幾件事,盡可能預防其發生。
當前頁面地址:http://www.thesocalife.com/jj/jjzhishi/27557.html
2023-06-08
2023-06-08
2023-04-20
2023-03-03
2023-02-10
2022-07-04
2022-06-16
2021-11-05
2021-10-27
2021-10-01
2021-10-01
2021-01-11
2021-01-05
2020-12-18
2019-01-09
2021-10-01
2021-01-11
2021-01-05
2020-12-18
2019-01-09